發布時間:2023-04-26 19:46:19作者:溫泉客服部 楊瓊閱讀次數:
車水馬龍,馬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在社會大鐘里,充當一個個齒輪、零件,推動分針時針,滴答滴答地忙碌,與路邊隨意綻開的黃色菊花形成鮮明對比。
透過霧氣般的忙碌,穿過花蕊散發的懶散,恍惚間,我看見一個農民在田野上勞作、舉杯,灌下滿嘴的酒。一個名字赫然而出—陶淵明,一個豁達者、歸隱者、一個農夫、亦是一個文人,一個有魏晉風度的文學家,內心世界表露在外,表里真正如一。
陶淵明不善人際交往,真正向往恬淡的田園生活,他也做過官,一個縣官,在他吃不上飯,家里沒有一粒米時,他只好向叔父求助,當上了縣官。在別人都為做官而擠破腦袋時,他卻只當了八十余日的官,就隨便找了個借口,從官場仕途,奔向自己的家。
為什么陶淵明要辭官回家呢?他厭倦了官場的爾虞我詐,鄙視著仕途的勾心斗角。厭惡著一層層面具,他必須解放內心心,回歸山水田園,到達“無我之境。他在回家的路上內心多么急切,天蒙蒙亮,就開始想家,一遍又一遍尋問前方的道路,恐怕是徹夜未眠,逃也似的棄下縣官這個職位,飛也似的向家奔去。
與其說家,不如說是一個恬靜的港灣,陶淵明用寧靜筑起他的城墻,他從喧鬧集市里行走,不但沒有失去自我,還在人群中化為一個普通人,反之,他自我升華,在靈魂上,了解了自己的畢生追求,知曉了自己的向往。他超越了自我,把靈魂從一個小小圓圈中解脫,大徹大悟:“寓形宇內復幾何?曷不委心任去留?"是啊,人生世上,多少年華,為什么不順應內心,解脫自我?
陶淵明愛菊花為什么呢?大概是因為像,陶淵明不善社交,只好與一類花成為朋友,與花一起,在茫茫人海中嶄露頭角,不急、不躁,沒有英雄般的大作為,只與一類花隱居在鄉間田野,隱居在自己的廣闊、深遠的內心。
風吹過,吹散了不眠不休的滴答聲,吹不散那別樣的為人處事,吹不散那隱逸的菊花香。